2008年5月26日 星期一

十、奧卡姆剃刀定律

生活中十二大著名法則之十、奧卡姆剃刀定律

  12世紀,英國奧卡姆的威廉對無休無止的關於「共相」、「本質」之類的爭吵感到厭倦,主張唯名論,只承認確實存在的東西,認為那些空洞無物的普遍性要領都是無用的累贅,應當被無情地「剃除」。他主張,「如無必要,勿增實體。」這就是常說的「奧卡姆剃刀」。這把剃刀曾使很多人感到威脅,被認為是異端邪說,威廉本人也受到傷害。

  然而,這並未損害這把刀的鋒利,相反,經過數百年越來越快,並早已超越了原來狹窄的領域而具有廣泛的、豐富的、深刻的意義。

  奧卡姆剃刀定律在企業管理中可進一步深化為簡單與複雜定律:把事情變複雜很簡單,把事情變簡單很複雜。這個定律要求,我們在處理事情時,要把握事情的主要實質,把握主流,解決最根本的問題。尤其要順應自然,不要把事情人為地複雜化,這樣才能把事情處理好。

  如果你認為只有焦頭爛額、忙忙碌碌地工作才可能取得成功,那麼,你錯了。事情總是朝著複雜的方向發展,複雜會造成浪費,而效能則來自於單純。在你做過的事情中可能絕大部分是毫無意義的,真正有效的活動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,而它們通常隱含於繁雜的事物中。找到關鍵的部分,去掉多餘的活動,成功並不那麼複雜。

===============
這個定律其實不斷重覆在我們身邊的工作環境。比如說,當公司力求改革時,所尋求的「進步方向」往往偏離了事實,而向著無關痛癢的地方浪費人力。這並不是說他們不清楚力度的重點該向哪一個方向施,反而是因為害怕付出的代價太大,而寧願選擇一些「細眉細眼」的地方做作一下,但求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鐘。擁有這種文化的企業無疑是在慢性自殺,到最後必然逃不過終結一途。

2008年5月23日 星期五

九、蘑菇管理

生活中十二大著名法則之九、蘑菇管理

  蘑菇管理是許多組織對待初出茅廬者的一種管理方法,初學者被置於陰暗的角落(不受重視的部門,或打雜跑腿的工作),澆上一頭大糞(無端的批評、指責、代人受過),任其自生自滅(得不到必要的指導和提攜)。

  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一段「蘑菇」的經歷,但這不一定是什麼壞事,尤其是當一切都剛剛開始的時候,當上幾天「蘑菇」,能夠消除我們很多不切實際的幻想,讓我們更加接近現實,看問題也更加實際,而對一個組織而言,一般來說新進人員都是一視同仁,從起薪到工作都不會有大的差別。

  無論你是多麼優秀的人才,在剛開始的時候都只能從最簡單的事情做起,「蘑菇」的經歷對於成長中的年輕人來說,就像蠶繭,是羽化前必須經歷的一步。所以,如何高效率地走過生命中的這一段,從中盡可能吸取經驗,成熟起來,並樹立良好的值得信賴的個人形像,是每個剛入社會的年輕人必須面對的課題。

==================
按:身邊亦有一些這樣的年輕人,他們有才華、有幹勁,不過太自我中心、自以為是,於是在一個個圈子中屢遭排擠,每次都只會怨天尤人,將自己置身於反省之外,永遠重覆又重覆這樣的生活。這些人都有一個共通點,就是相信只有自己信服的才對,永遠不會聆聽別人苦口婆心。究竟這是不是一個社會視象呢?我不敢說。只是如果這些年輕人再不深切自省,痛定思痛的話,虛耗的只會是自己寶貴的生命、難以彌補的年青。

2008年5月21日 星期三

八、水桶定律

生活中十二大著名法則之八、水桶定律

  水桶定律是說,一隻水桶能裝多少水,完全取決於它最短的那塊木板。這就是說任何一個組織都可能面臨的一個共同問題,即構成組織的各個部分往往決定了整個組織的水平。構成組織的各個部分往往是優劣不齊的,而劣質部分往往又決定整個組織的水平。

  「水桶定律」與「酒與污水定律」不同,後者討論的是組織中的破壞力量, 而「最短的木板」卻是組織中有用的一個部分,只不過比其它部分差一些,你不能把它們當成爛蘋果扔掉。強弱只是相對而言的,無法消除。問題在於你容忍這種弱點到什麼程度。如果它嚴重到成為阻礙工作的瓶頸,就不得不有所動作。如果你在一個組織中,你應該:

  1、確保你不是最薄弱的部分;
  2、避免或減少這一薄弱環節對你成功的影響;
  3、如果不幸,你正處在這一環節中,你還可以採取有效的方法改進,或者轉職去謀另一份工作。

2008年5月20日 星期二

七、酒與污水定律

生活中十二大著名法則之七、酒與污水定律

  酒與污水定律是指,如果把一匙酒倒進一桶污水中,你得到的是一桶污水;如果把一匙污水倒進一桶酒中,你得到的還是一桶污水。幾乎在任何組織裡,都存在幾個難弄的人物,他們存在的目的似乎就是為了把事情搞糟。他們到處搬弄是非,傳播流言、破壞組織內部的和諧。最糟糕的是,他們像果箱裡的爛蘋果,如果你不及時處理,它會迅速傳染,把果箱裡其它蘋果也弄爛,「爛蘋果」的可怕之處在於它那驚人的破壞力。一個正直能幹的人進入一個混亂的部門可能會被吞沒,而一個人無德無才者能很快將一個高效的部門變成一盤散沙。組織系統往往是脆弱的,是建立在相互理解、妥協和容忍的基礎上的,它很容易被侵害、被毒化。破壞者能力非凡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在於,破壞總比建設容易。

  一個能工巧匠花費時日精心製作的陶瓷器,一頭驢子一秒鐘就能毀壞掉。如果擁有再多的能工巧匠,也不會有多少像樣的工作成果。如果你的組織裡有這樣的一頭驢子,你應該馬上把它清除掉;如果你無力這樣做,你就應該把它拴起來。

2008年5月19日 星期一

六、華盛頓合作規律

生活中十二大著名法則之六、華盛頓合作規律

  華盛頓合作規律說的是:一個人敷衍了事,兩個人互相推諉,三個人則永無成事之日。多少有點類似於我們「三個和尚」的故事。人與人的合作不是人力的簡單相加,而是要複雜和微妙得多。在人與人的合作中,假定每個人的能力都為一,那麼十個人的合作結果就有時比十大得多,有時甚至比一還要小。

  因為人不是靜止的動物,而更像方向各異的能量,相推動時自然事半功倍,相互牴觸時則一事無成。我們傳統的管理理論中,對合作研究得並不多,最直觀的反映就是,目前的大多數管理制度和行業都是致力於減少人力的無謂消耗,而非利用組織提高人的效能。換言之,不妨說管理的主要目的不是讓每個人做到好,而是避免內耗過多。廿一世紀將是一個合作的時代,值得慶幸的是,越來越多的人已經認識到真誠合作的重要性,正在努力學習合作。

邦尼人力定律:一個人一分鐘可以挖一個洞,六十個人一秒種卻挖不了一個洞。

合作是一個問題,如何合作也是一個問題。

2008年5月8日 星期四

五、零和遊戲原理

生活中十二大著名法則之五‧零和遊戲原理

當你看到兩位對弈者時,你就可以說他們正在玩「零和遊戲」。因為在大多數情況下,總會有一個贏,一個輸,如果我們把獲勝計算為得1 分,而輸棋為-1分,那麼,這兩人得分之和就是:1+(-1)=0。

這正是「零和遊戲」的基本內容:遊戲者有輸有贏,一方所贏正是另一方所輸,遊戲的總成績永遠是零。

零和遊戲原理之所以廣受關注,主要是因為人們發現在社會的方方面面都能發現與「零和遊戲」類似的局面,勝利者的光榮後面往往隱藏著失敗者的辛酸和苦澀。從個人到國家,從政治到經濟,似乎無不驗證了世界正是一個巨大的「零和遊戲」場。這種理論認為,世界是一個封閉的系統,財富、資源、機遇都是有限的,個別人、個別地區和個別國家財富的增加必然意味著對其他人、其他地區和國家的掠奪,這是一個 「邪惡進化論」式的弱肉強食的世界。

但20世紀人類在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,經濟的高速增長、科技進步、全球化以及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之後,「零和遊戲」觀念正逐漸被「雙贏」觀念所取代。人們開始認識到「利己」不一定要建立在「損人」的基礎上。通過有效合作,皆大歡喜的結局是可能出現的。但從「零和遊戲」走向「雙贏」,要求各方要有真誠合作的精神和勇氣,在合作中不要耍小聰明,不要總想佔別人的小便宜,要遵守遊戲規則,否則「雙 贏」的局面就不可能出現,最終吃虧的還是自己。

2008年5月6日 星期二

節錄:《醜陋的中國人》

中國文化在春秋戰國時代,是最燦爛的時代。但是從那個時代之後,中國文化就被儒家所控制。到了東漢,政府有個規定,每一個知識分子的發言、辯論、寫文章,都不能超出他老師告訴他的範圍,這叫做「師承」。如果超出師承,不但學說不能成立,而且還違犯法條。這樣下來之後,把中國知識分子的想像力和思考力,全都扼殺、僵化。就像用塑膠口袋往大腦上一套,滴水不進。一位朋友說,「怎麼沒有思考力?我看報還會發牢騷。」思考是多方面的事,一件事不僅有一面,不僅有兩面,甚至有很多面。孫觀漢先生常用一個例子,有一個球:一半白,一半黑,看到白的那半邊的人,說它是個白球。另一邊的人,則說它是個黑球,他們都沒有錯,錯在沒有跑到另一邊去看,而跑到另一邊看,需要想像力和思考力。當我們思考問題時,應該是多方面的。

有一則美國的小幽默,一位氣象學系老師舉行考試,給學生一個氣壓計,叫他用「氣壓計」量出樓房的高度,意思當然是指用「氣壓」測量高度。但那位學生卻用很多不同方法,偏偏不用「氣壓」,老師很生氣,就給他不及格,學生控訴到校方委員會,委員會就問他為什麼要那麼同答?他說:「老師要我用那個「氣壓計」來量樓有多高。他並沒有說一定要用「氣壓」,我當然可以用我認為最簡單的方法。」委員會的人問他:「除了那些方法之外,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?」學生:「還有很多,我可以用繩子把氣壓計從樓上吊下來,再量繩子,就知道樓有多高。」「還有沒有別的方法?」學生說:「還有,我可以找到這棟樓房的管理員,把這個氣壓計送給他,讓他告訴我這個樓有多高。」這個學生並不是邪門,他所顯示的意義,就是一種想像力和思考力,常使漿糊腦筋嚇死。

還有一種「買西瓜學」,老板對伙計說:「你一出門,往西走,第一道橋那裡,就有賣西瓜的,你給我買兩斤西瓜。」伙計一出門。往西走,沒有看見橋,也沒有賣西瓜的,於是就空手回來。老板罵他混蛋,沒有頭腦。他說:「東邊有賣的。」老板問他:「你為什麼不到東邊去?」他說:「你沒叫我去。」老板又罵他混蛋。其實老板覺得這個伙計老實,服從性強,沒有思考能力,才是真正的安全可靠。假如伙計出去一看,西邊沒有,東邊有。就去買了,瓜又便宜、又甜。回去之後老板會夸獎他說:「你太聰了,了不起,做人正應該如此,我很需要你。」其實老板覺得這個家伙靠不住,會胡思亂想。各位。有思考能力的奴隸最危臉,主子對這種奴隸不是殺就是赶。這種文化之下孕育出來的人,怎能獨立思考?因為我們沒有獨立思考訓練,也恐懼獨立思考。所以中國人也缺少鑑賞能力,什麼都是和稀泥。沒有是非,沒有標准。中國到今天這個地步,應該在文化裡找出原因。